|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台積電泄密:以前睜只眼閉只眼,現在一定要處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傳出2奈米關鍵技術外泄事件,震動科技界。台灣當局依據《國家安全法》羈押相關人員。這些竊密者做了什麼?https://t.co/Za1fuePKgq—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August 13, 2025


台積電(TSMC)領先全球的2奈米晶片(芯片)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進入量產,全球客戶及同行都在關注。但一家台灣工廠卻於近日曝出技術泄密事件。

這起事件正是關於2奈米晶片關鍵技術,因此震動台灣科技界。台灣當局已依據《國家安全法》羈押相關人員。


誰是竊密者?

根據報導,台灣檢察官接獲台積電報案後逮捕多名現任與前任員工,涉嫌竊取該公司先進2奈米晶片制程的機密資訊,其中涉案並遭羈押的前任員工,曾任職於日本半導體大廠東京威力科創(TEL)在台灣的子公司。

分析指出,由於台積電是全球最先進的高階晶圓代工廠,2奈米晶片的生產已成為業界門檻最高的領域,各大廠商競相角逐的金牌戰場,包括與TEL合作密切的日本國家隊。因此,此泄密消息曝光後,立即引發全球科技界高度關注。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積電透過例行內部監控,發現檔案存取異常及未經授權的活動,隨即展開內部調查,確認至少九名工程師涉案,其中包括三名來自專注於2奈米試產的台灣新竹寶山Fab 20廠,以及六名來自研發支援部門的員工。

此事件導致三名員工遭解雇,其他人則被調職。三名主要嫌疑人依據《國家安全法》遭羈押禁見,抗告遭駁回。根據台媒報導,他們涉嫌的罪名包括“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

這是台灣自2022年修訂強化技術保護相關條款後,首宗依據該法起訴的案件,單個涉案者可能面臨最高12年有期徒刑及台幣1億元(約300萬美元)罰款。


對此,美國科技咨詢公司The Futurum Group研究部總監王韋傑(Ray Wang)向BBC中文解釋,台積電的2奈米技術在整體性能指標上優於三星和英特爾。更重要的是,其良率顯著更高且更穩定,盡管三星和英特爾正在努力縮小差距。

同樣引發注目的是此案將如何引發台日在半導體合作及競逐的未來,因為此案牽涉日本重點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東京威力科創(TEL)。多家台灣媒體報導稱,泄漏資料可能流向日本政府支持、目標於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的初創企業Rapidus。

被泄密的資料是什麼?




圖像,台灣2022年修訂的《國家安全法》將14奈米以下的積體電路制造技術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此次台積電案是該法修訂後首宗適用案件。

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工科系的校友Max(經要求化名)向BBC中文表示,半導體制程的分工極其復雜,被泄密的那台台積電設備負責的可能只是整條幾千道步驟裡面的一道。

Max向記者說,台積電或一些大廠還會讓你那道制程同時有好幾家廠商在做,大家一起競爭,可是彼此都不知道做什麼做到哪。工程師自己都不知道很多案子到底在做什麼:“切分到讓大家都看不出自己在做的整體是什麼,所以廠商端為了在制程改動的時候,能最快提出解決方案來搶單,一定要想辦法跟工程師問到越多情報越好。”

Max以自身經歷向記者解釋,半導體大廠工程師的工作區分嚴格,“但就像一整個拉面,你只知道他胡椒用5克,但你不知道他先煮面還是先煮料,用的是什麼面,什麼料,碗要用什麼大小,有很多種組合。他們用的面體,湯匙還是碗筷都不一樣。”

“而且,難做的點是要因應不同產品去調整制程。所以可能這個制程用來做手機很適合,上面現在突然說要改成筆電也可以用,但又不想從0開始試一個制程,就會需要客制化調整,這種你就算偷到中間一百分之一,你還是不知道用在哪。”Max說。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4 秒